作为一个农业大省,山东的美食不仅仅是名单上的那些。“冰山”之下,众多农产品撑起了中国人的餐桌,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,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,毫不夸张地说,中国人的味蕾上,沾满了各种美美的“山东味道”。
两大“菜篮子”供应南北
山东是农业大省,农耕历史悠久、品类齐全、品质优良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,蔬菜脱颖而出,广为人知的是潍坊寿光、临沂兰陵这两个“菜篮子”。由两地种植或者转运的蔬菜端上了全国几亿人的餐桌。
寿光
历史
寿光蔬菜的种植历史,从农学巨著《齐民要术》中可见一斑。这本出自北魏时期的书籍,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,而这本书的作者贾思勰便是寿光人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寿光蔬菜产业迎来“革命’,三元朱村的支部书记王乐义带头搞起冬暖式蔬菜大棚,从此,寿光蔬菜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“四季常青,四季有菜”大跨度发展。
现状
今天的寿光,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,年产蔬菜450万吨,拥有桂河芹菜、浮桥萝卜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;古城番茄、孙集苦瓜等13个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;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认证基地达到56家。
成就
历经多年的沉淀,寿光市早已形成蔬菜产业标准化、全产业链化的模式,制定行业标准,掌握蔬菜界的话语权。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、国家现代蔬菜主业创新创业基地、国家级寿光蔬菜市场等一批国字号品牌先后落户。依托蔬菜种植优势,寿光还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——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。作为南菜北运、北菜南调的农产品集散中心,寿光物流园蔬菜交易品种达300余种,日交易量近万吨,辐射20多个省份,影响几亿人的餐桌,年交易额近100亿元。
说罢寿光,再看看兰陵。
兰陵
历史
兰陵县蔬菜种植同样有悠久的历史,特别是大蒜种植可追溯到1900年前。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,经过30多年的历程,蔬菜产业更是飞速进步。现状Present Situation今天的兰陵常年蔬菜播种面积115万亩,产量420万吨。
成就
“中国大蒜之乡”、“中国牛蒡之乡”、“中国食用菌之乡”、“山东南菜园”等一批荣誉称号花落兰陵。目前全县有蔬菜交易市场123家,其中,年交量1亿公斤以上的产地批发市场24处;运销队伍已达到了40万人,运输车5万辆,市场配送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;尤其是上海,60%以上的蔬菜由兰陵人营销,兰陵已经稳固占据了“长三角”和“珠三角”等市场,成为鲁南、苏北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净菜加工配送中心。
山东海鲜“星味”十足
说完陆地上的蔬菜,再来看看大海里的海鲜。提到海鲜,人们多数情况下首先想起来的是青岛,但要注意,山东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,占全国海岸线1/6,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,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%,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%,拥有如此宽阔的海域,山东的海洋资源注定不会少。
△青岛一角。
比如说,日照市岚山区就盛产海洋“黑珍珠”海虹。
海虹学名贻贝,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,主要靠摄食水流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幼苗为生。在众多海产品中,海虹以其肉嫩味鲜,营养价值高为人称道。
据了解,每100克海虹肉蛋白质含量高达70克以上,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、硒、锰、钾、核黄酸等,被赞誉为“海中鸡蛋”。
海虹虽好,但养殖并非易事,对水质、天气、海水浓度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准。
日照岚山渔业养殖区地理位置优越,海水水质好,在规模化养殖前,海藻养殖专用的粗大缆绳上经常会吸附大量野生海虹。由此,岚山区海虹养殖产业脱颖而出。
如今,岚山区已成为我国海虹的主要养殖基地,产量约4亿斤,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%,产值达3亿元。
△岚山海虹。
还有本次入选“好品山东”品牌名单的乳山牡蛎。威海乳山养殖牡蛎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。这里拥有199公里的海岸线,一类海水水质可利用海域高达170万亩,绵长海岸线、丰富饵料、优良水质造就了乳山生蚝得天独厚的优良品质。
如今,牡蛎在乳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搭上电商与供应链的快车畅销全国,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。
据统计,目前,乳山牡蛎养殖海域面积60万亩,年产量50万吨,产值50亿元,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,是国内牡蛎主产区之一。
△乳山牡蛎。
寥寥几笔完全道不尽山东海鲜,像沙子口金钩海米、荣成海参、烟台桃花虾、潍坊三疣梭子蟹、青岛的开凌梭、八带蛸等等,都等着消费者去品尝。
拥有如此丰富的渔业资源,山东在保护与发展上也是下尽功夫——
去年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海洋经济发展规划》就明确提出,要在烟台、威海、青岛、日照、潍坊等市建设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,打造海带、海参、金枪鱼、鱿鱼、三文鱼、牡蛎等海洋食品加工产业集群,建设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。同时还要发展海上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业务,打造海陆联动的高效冷链物流体系。
未来,凭借着高效冷链物流体系,山东海鲜将会被端上更多家庭的餐桌。
鲁菜传承飘香全国
优质的食材还需精湛的技艺烹制方能征服人的味蕾。作为历史最悠久、技法最丰富、最见功力的菜系,鲁菜必须“拥有姓名”。
鲁菜发展历程
鲁菜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齐国的易牙“善和五味,淄渑水合,尝而知之”。鲁国的孔子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。
北魏时期,贾思勰在《齐民要术》中总结了黄河流域饮食,以山东菜为基础,详细地记下了煎、烧、爆、炒、烤、蒸、腌、腊、炝、糟等烹调方法和一些名菜的制法。
隋唐以后,山东菜成为北方菜的代表。宋代的“北食”,主要指的就是山东菜。
元、明、清时期,山东菜更是进入宫廷,成为御膳的主菜。有统计显示,明清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,鲁菜在北方餐饮市场雄踞霸主地位,京津地区的鲁菜馆最多时占到七成。
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,鲁菜逐渐形成了以济宁地区为代表的孔府菜系,以鲁中地区为代表的济南菜系,以青烟威地区为代表的胶东菜系。这是孔府菜系的代表——诗礼银杏。
这是济南菜系的代表——九转大肠。
这是胶东菜系的代表——葱烧海参。
除此之外,鲁菜还有油焖大虾、油爆双脆、芙蓉鸡片、糖醋鲤鱼、一品豆腐等代表菜品誉满天下。
【免责声明:本网站内容,有来自于网络文章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、立场,本站也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如文章有侵权请及时联系,将予以删除】